主页 > 游戏技能 >
正文

皮亚杰认为象征游戏处于什么阶段?

来源:天和游戏  作者:天和游戏  时间:2024-09-17 02:15

一、皮亚杰认为象征游戏处于什么阶段?

2.象征游戏(2~7岁)

这阶段的幼儿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语言已经获得并有很大发展,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中的形象是对外界事物的表征,表明幼儿已经获得符号功能,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为反映客观事物或主观愿望,于是,幼儿具有了象征性游戏的能力。最常见的象征性游戏如幼儿跨在棍子上“骑马”、坐在椅子上“开车”、哄布娃娃睡觉等。

幼儿初期,儿童在游我中的象征性活动主要釆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选择实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并且游戏缺乏目的性,主题和内容极不稳定,随外界剌激或情境变化而经常变化;进入幼儿中期后,幼儿开始逐渐脱离专用替代物,进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替代物。在游戏屮,幼儿不仅能够以物代物,而且能够以物代人、以人代人。于是,幼儿游戏的象征性、目的性和预测性也随之增强。

二、皮亚杰游戏理论的特点?

练习性游戏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特点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已习得的活动。象征性游戏出现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特点是:运用表象把当前事物当作另一个不在眼前的事物使用,如用一个贝壳代表前几天见过的一只猫。象征性游戏在这一时期的第一阶段——前概念思维阶段(2岁~4岁)大量出现,并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在第二阶段——直觉思维阶段(4 岁~7岁)逐渐下降。在运算思维出现以后(7岁~12岁),象征性游戏为规则游戏和结构性游戏所代替。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游戏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在想象中改造现实,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

分享你的世界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一、游戏

1 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3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 认知发展游戏的主要观点

1 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 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

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

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

3 游戏的功能: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情感需要。

积极做全面性游戏,在(1-2)岁幼儿玩耍时,不要求规则,满足任何好奇心。

四、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顺应,其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对于儿童而言,通过游戏的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情感需要。

五、简述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着力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

1.练习游戏(0~2岁)

练习游戏是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形式,相对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幼儿的游戏以动作为主,实质上是感知动作的自我训练,既可以是徒手游戏,也可以是操作物体的游戏。其作用是使已获得的技能巩固化,并将已经掌握的动作重新组织。练习性游戏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2.象征游戏(2~7岁)

这阶段的幼儿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语言已经获得并有很大发展,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中的形象是对外界事物的表征,表明幼儿已经获得符号功能,能以假想的情境和行为反映客观事物或主观愿望,于是,幼儿具有了象征性游戏的能力。最常见的象征性游戏如幼儿跨在棍子上“骑马”、坐在椅子上“开车”、哄布娃娃睡觉等。

幼儿初期,儿童在游我中的象征性活动主要釆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选择实物在外形、功用上十分相似的替代品,并且游戏缺乏目的性,主题和内容极不稳定,随外界剌激或情境变化而经常变化;进入幼儿中期后,幼儿开始逐渐脱离专用替代物,进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替代物。在游戏屮,幼儿不仅能够以物代物,而且能够以物代人、以人代人。于是,幼儿游戏的象征性、目的性和预测性也随之增强。

3.规则游戏(7〜11、12岁)

这阶段的儿童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随着儿童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主要是由组织的集体游戏。规则游戏是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规则游戏在幼儿中期开始出现,但这个年龄的幼儿常常出现因外部刺激或自己的兴趣而忘记以至破坏规则的现象。到幼儿末期儿童开始能较好地理解并坚持游戏的规则,同时还能用规则约束所有参加游戏的成员。

六、皮亚杰游戏分为哪四类?

1、练习性游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是0~2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探索性游戏”和“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象征游戏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

3、结构性游戏:

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4、规则性游戏:

规则性游戏的突出特点是游戏规则外显,游戏的角色内隐。游戏的竞争性决定了游戏的规则性。人童年期及以后的游戏活动,主要是规则性游戏为主。

七、皮亚杰游戏理论对家庭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学龄前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而游戏以象征性游戏为主。 孩子在一岁时,就可以做出自我模仿

八、象征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根据游戏水平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

装扮游戏比较多的发生在儿童1-3岁时,属于象征性游戏的早期,而从3岁左右开始,儿童会将他熟悉的人或场景带入装扮活动中,这就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装扮游戏的发展,是象征性游戏的成熟形式。

九、象征游戏怎么玩?

一、象征性游戏:19世纪下半叶,心理学家提出了诸多游戏理论:早期理论从生物学角度将游戏视为本能和先天需要,当代游戏理论则关注游戏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功能。皮亚杰从认知发展角度指出,游戏不仅是个体智力或认知活动的一方面,还是同化超过顺应的表现。他将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象征游戏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

二、定义:象征性游戏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2-6、7岁)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此时幼儿已经发展出表象语言与功能,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假装活动。因此这种游戏更适合幼儿的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渴望参与成人生活但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这一矛盾。

举例

1、故事一:泡泡最近热衷“做妈妈”,每天妈妈下班后都要求妈妈扮演她的宝宝。她会要求“宝宝”回家后去洗手,然后她假装用杯子倒水给“宝宝”喝,还会陪“宝宝”搭一会积木,给“宝宝”唱歌,如果“宝宝”看手机超过一定时间,还要限制不可以看手机和平板。会问“宝宝”是不是饿了,想吃什么,假装自己给“宝宝”做饭吃。等等等等。基本上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缩影。

十、皮亚杰划分的游戏类别有哪些?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皮亚杰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它们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相关推荐

你认为三国杀中最强的回合内技能和回合外技能分别是什么?

一、你认为三国杀中最强的回合内技能和回合外技能分别是什么? 回合内……犯大吴疆土者,盛必鸡儿破之…… 回合外 还用说?两血最强防御 孙家天下孙家兵,成就54320…… 好好 不

2024-09-16

热门文章

王者荣耀黄忠二技能怎么放?

一、王者荣耀黄忠二技能怎么放? 王者荣耀黄忠技能使用技巧被动技能“炮手燃魂”,让老将黄忠将自己百步穿杨的神技发挥到极致; 一技能“追击潜能”让黄忠短时间增加自己的机动

孙策技能?

一、孙策技能? 一技能——劈风斩浪 孙策向前冲锋,对路径上敌人造成物理伤害。冲锋到终点后造成一次范围物理伤害,1秒后这个范围喷发波涛,再次造成相同伤害,并对命中敌人造

孙尚香技能介绍?

一、孙尚香技能介绍? 一技能翻滚突袭:孙尚香朝前放翻滚,并强化下一次普攻,对一条直线敌人造成330点物理伤害,附近有敌方英雄将获得,短暂大量移速加成。 二技能红莲炮弹:

梦幻西游门派技能介绍?

一、梦幻西游门派技能介绍? 关于这个问题,梦幻西游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角色扮演游戏,共有六大门派,分别是天宫、南海普陀、狮驼岭、龙宫、无底洞和魔王宫。每个门派都有不同

蔡文姬技能?

一、蔡文姬技能? 被动技能长歌行:蔡文姬受到伤害后以音波反击攻击者造成法术伤害,并降低其百分之九十的移动速度,持续1秒,这个效果每10秒只会触发一次。 1技能思无邪:蔡文